行业智能体爆发元年,为什么分布式智能云最“出圈”?
发布时间
2025-03-21
分享
虽然迄今尚难以判断Manus推出的“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但市场对智能体的高预期可见一斑。事实上,ToB领域的智能体应用已处于全面爆发的关键节点,AI落地的进程比想象中更快。

这是自发的市场行为与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形成合力的结果。DeepSeek开启了技术平权的序幕,彻底点燃各个行业拥抱AI的热情;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逐步在微观领域生根发芽,并以大模型为引擎催生智能涌现的盛景。
从用户端来看,加快行动的不只是受益于应用门槛下降的中小企业,政府、金融、医疗、制造等注重数据安全的重点行业也看到了大模型与业务深度结合的契机;就产业链而言,公有云、私有云、本地部署等不同落地模式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商机,一时间甚至有点分不清谁是竞争对手,哪儿是合作伙伴。
在一片大干快上的氛围中,组织智能化面临的诸多挑战亦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安全性问题,如何有序、合规地实现数据流动,借助大模型生成智能的同时保障可信安全,是摆在行业用户面前的头等大事;其次是系统性问题,能否做到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即插即用,并根据不同业务需求达成预期目标,也让行业用户颇费思量;最后是持续性问题,智能体应用可能带来效率提升、业绩改善,但要做到持续运营、迭代升级却殊为不易。
作为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底座,云厂商在行业智能体爆发期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面对很多跨界、破圈的系统性难题,云厂商要以智慧和勇气打破既有边界,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进而打通面向组织的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谁能担此重任?浪潮云近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分布式智能云,探索出一体化交付的新模式。预计半年内,浪潮云将完成现有500个分布式云节点的升级,全年落地规模超过1000个,全新定义的“智慧系统的全场景运营商”呼之欲出,为“人工智能+”战略的落地奠定坚实底座。
透过浪潮云的成长阶梯探寻AI新时代云底座的“最优解”
近20年前,云计算的诞生与互联网电商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IT资源租赁服务开始兴起。后来,以更低成本、更高弹性为依托,云计算日益成为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底座,衍生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形态,并在AI引领的智能化时代继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难看出,在应用潮流不断更迭的环境中,云平台也在持续进化。浪潮云的演进轨迹即是明证:从2011年起,浪潮云以政务领域为突破口,逐步成长为“政务云系统集成商”,连续多年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2019年,浪潮云实现第二次跃升,以“分布式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开疆扩土,在风云变幻的云计算市场取得丰硕成果。

浪潮云董事长肖雪
当生成式AI的巨浪汹涌而来,各家云厂商纷纷推出应对策略。浪潮云先后完成数据云和海若大模型的战略布局,并于2024年发布全新Slogan“有云处皆智能”,为2025年的第三次跃升做好了铺垫。据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透露,“智慧系统的全场景运营商”是浪潮云的最新定位,依托分布式智能云的全方位能力,将为用户提供从建设到维护再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引领行业迈向智能化发展新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运营私有云”是分布式智能云落地的最佳载体。过去,公有云厂商也推私有化部署,私有云公司亦提出“可演进的私有云”概念,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需求多元化且不断进化的难题。肖雪认为,“可运营私有云探索出将二者结合的新路径,断掉的边未来可以连,并根据客户业务安全属性的变化切换数据流动模式,以统一的服务态满足客户的动态要求。”

以智能化工厂为例:每个生产线都是独立的私有云,但在柔性协同生产的情况下,要求多个产线或工厂共同完成一个订单——过往客户会纠结于“断还是连”,而可运营私有云能化解类似的烦恼,实现“断连自由”。IDC咨询与浪潮云合作发布的《可运营私有云白皮书》指出,可运营私有云具备大规模业务验证的架构、云原生和微服务支撑能力、原生的AI加速计算能力及高可用和灾备能力、高标准云运营服务能力,将助力客户从“建好云”向“用好云”加速蜕变。
以3C破解组织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如果说肇始于ChatGPT的生成式AI浪潮,在前两年更多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创新惊艳世界,那么今年问世的DeepSeek则开启了大模型普惠实用的新篇,AI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明显按下快进键。
根据IDC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2025年企业将有超过40%的核心IT支出用于AI相关计划;预计到2030年,AI累计产生的全球经济影响可能高达19.9万亿美元,每投入1美元用于AI解决方案和服务,将为经济带来4.6美元的产出。

浪潮云总经理颜亮
浪潮云总经理颜亮认为,就像石油借助内燃机转化为机械能一样,数据在大模型引擎的驱动下催生出智能,这是组织智能化全面爆发的底层逻辑。当然,组织智能化的落地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普遍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分布式智能云有望为其扫除后顾之忧。
针对组织智能化在安全性、系统性、持续性等维度的痛点,浪潮云赋予分布式智能云“3C”特性,即可信赖(Credible)、可落地(Concrete)、可持续(Continuous)。在可信赖方面,分布式智能云注重合法合规、安全承载和技术保障,率先实现模型、智能体与算法均通过备案;在可持续方面,分布式智能云依托海若大模型工厂构建数智人大学,以更优的理论、更快的响应、更高的效率量产发布并升级迭代智能体(数智人),再借助浪潮云全球运行指挥中心(OpsCenter)打造数智人医院,持续提升智能化服务能力。
尤值一提的是,分布式智能云将“可落地”特性细化为场景匹配、数据匹配、组织匹配“三部曲”(3M)——精准锁定高价值场景,实现数据可信供给及炼化,并通过人机协同接口达成机器智能人格化,最终以“三个1”标准,即浪潮云承载的用户“1天”、云中心覆盖的120+城市“1周”、客户自有的数据中心“1月”,实现海若智能体快速交付,完成组织智能化“可落地”的商业闭环。
全链协同打造行业智能体生态的未来图景
纵观IT产业的演变历程,在新技术带动的应用爆发期往往泥沙俱下,一场混战之后可能出现“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局面。当下,智能体正处于向上破局的关键节点,以全产业链视角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与多赢格局迫在眉睫。
令人欣喜的是,分布式智能云在生态构建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浪潮云与百度智能云、宇树、云深处、亿联、Rokid等生态伙伴共同发布海若一体机、AI安全巡检、水利巡检、应急管理及智能会议终端等智能体产品,并联合12家海若智能体生态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源自健康生态的合力将为组织智能化跃迁保驾护航。

浪潮云海若科技总经理尹萍认为,在单一智能向系统智能演进的趋势下,打造“智、数、云、安”一体化的服务产品体系至关重要,与生态伙伴协力突围更有助于“智慧系统全场景运营”的真正落地。基于水利部信息中心“上善”水利大模型开源框架,浪潮云与多家生态伙伴携手打造全国首个生产级水利行业大模型簇——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解决了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难题,树立起值得借鉴的行业标杆。
这只是智能体生态开花结果的起点,满园春色的局面也许并不遥远。IDC咨询预测,2025年将有50%的组织使用针对特定业务功能配置的智能体,以便更快地从AI中获取价值。面对扑面而来的庞大需求,1000个节点绝非分布式智能云的终极目标,“有云处皆智能”的理想必将照进现实。🖋
文章来自:IT创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