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支持数据汇聚、流通、应用的数据基础设施,首次有了官方的定义。
近日,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出席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时,提出了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他指出:“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在网络、算力等设施的支持下,面向社会提供一体化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保障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覆盖硬件、软件、开源协议、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我们知道,传统基础设施,是以提供算力、存力等IT基础能力保障为依托的基础设施,而数据基础设施则是以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支撑能力,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最大化数据价值的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概念的明确,也意味着,传统IT基础施设将向数据基础设施转变,作为数据基础设施服务的载体,数据云有望成为云市场的主旋律。日前,赛迪顾问正式编制发布《2023中国数据云市场研究报告》,对数据云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数据云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揭示。数据云的出现,本质上是数据和云两个维度交汇发展的必然。一方面在数据发展的角度,数据要素市场正步入加速建设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云计算作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基础设施正向如何更好支撑上层应用、助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方向演进,数据云也由此应运而生。当然,数据云的核心点不是云而是数据,它和传统云计算的差别在于,数据云的目标是通过云服务的模式,聚焦数据要素的全生命周期,来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最大化。这背后,也存在传统以资源服务为主体的云,向以数据价值释放为主体的云演进的逻辑。
赛迪顾问对数据云的定义是:面向数据要素流通的云计算支撑体系,通过搭建一致的底层技术架构、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安全可信的数据空间,实现数据从采集、存储、计算、分析、流通、应用全链路安全流通和数据应用智能化。再来看刘烈宏局长的定义中,也明确提到:在数据流通方面,数据基础设施通过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数据沙箱等技术,实现数据在不同主体间“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机构提供可信的数据共享、开放、交易环境,有效提升数据流通环节的安全可靠水平。同样,对数据空间进行了显著的表述。这是因为,数据要素的前提是数据能够更好的流通,只有数据可信自由流动,数据带来的驱动力才能走进千行百业,无数个业务场景。只有解决了数据主体和数据应用的分离,才能实现数据的有效流动。所以数据空间本身具备的“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应用模式,就与数据基础设施天然适配。而数据云则通过打造数据空间,可以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和可信流通,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了安全可信的实现路径。基于这些核心要素建立起来的数据云,就是能满足数据要素市场化要求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是在算力基础设施上建立的,面向数据资源的云服务支撑体系,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构建起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报告》显示:2020-2022年中国数据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同比增长率逐步提高,其中2022年中国数据云市场规模为182.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4.3%。而在市场格局方面,浪潮云位居中国数据云市场第一位,在市场地位和发展能力方面实现双料第一。
其实,浪潮云能够在数据云赛道有这样的表现,丝毫不令人惊讶。首先,浪潮云是业界第一个明确将数据云作为业务战略的公司。今年初,浪潮云由新要素、新产品、新模式三个维度,发布了数据云业务战略,致力于为百城千业提供支撑可信数据空间的分布式数据基础设施服务,更早的布局来自于前瞻性,也有利于浪潮云更加聚焦于数据云的发展。其次,对数据要素化的理解更深,是数据空间的探索先驱。浪潮云从2011年就深入到政务云的建设,10多年的经验让浪潮云发现,数据空间是打造数据开放共享和可信流通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的基础。因而,浪潮云在发布数据云业务战略时,就明确要提供支撑可信数据空间的分布式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为“数采-数算-数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撑能力。这是对技术趋势的预判,也为数据要素化的发展与落地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浪潮云认为,大模型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催化剂,大模型能够更好地加工数据、更有效地利用数据,更充分地挖掘数据价值。为此,浪潮云研发了浪潮海若大模型,面向政府、交通、能源、医疗、司法等行业,通过海量通用数据与行业特有数据融合,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从2011年至今,浪潮云打造了覆盖全国的分布式云基础设施,目前已经服务了200多个省市政府,承载了超过6万个业务应用上云,服务于128万家企业上云,正是因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浪潮云对数据云从理念到技术的打磨日趋完善。从数据云的出现,到走向市场主航道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这来源于三个驱动。第一,是政策驱动。2022年12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构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为数据要素的确权与流通奠定了制度基础。到2023年3月,国家数据局组建,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政策的有效引导,打开了数据云的发展空间。其次,是需求驱动。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深化,千行百业的“上云用数”需求不断驱动数据云市场发展。同时,各行各业对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意识逐步增强,渴望通过创新数据产品及服务模式,用数据赋能自身的运营和管理。未来,需求驱动会逐渐转化为市场的“长尾”,带来持续的市场增长。第三,是技术驱动。数字技术的迭代是如此之快,这为数据在“云端”实现从采集到应用的全链条高效、安全流通成为可能。数据云作为新一代的数据基础设施,未来也将会受益于各项数字化技术的更新迭代,并不断将新的能力融入云中。比如浪潮云对大模型技术的判断,也源于此。总体而言,数据基础设施概念的明确,和数据云赛道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成熟的契机,这对于依赖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而言,前途也是一片光明。(文章来自:科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