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要挖掘“新金矿”
却不能再只用原来的“老铲子”
做大的,纷纷选择自建
没做大的,成长潜力有限
因此,这些“矿”
无法支撑公有云继续维持高增长
➋部署模式以“中心云”为主
但是,想要挖掘“新金矿”
却不能再只用原来的“老铲子”
B端大行业上云
更关注数据主权、法规遵从、隐私安全
也关注本地化生产业务的稳定、可靠、性能
因此,传统公有云的中心化架构
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富矿”客户的需求
so,各大主流云服务商
正在悄悄改变云的部署架构
↓
从中心化的云向“分布式云”演进
那么什么是分布式云?
刚刚,知名IT咨询机构IDC
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
↓
来源丨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CHC47105120
当下客户部署云的方式
不再局限于云服务商的中心站点
而是随业务、数据、合规、运维的需求不同
进行分布式部署,从而有了分布式云
↓
分布式云=中心云+本地云
在这里
中心云,一般指的是传统公有云
本地云,指的是靠近客户侧的云基础设施
↓
➊客户自建数据中心—私有云/专有云
➋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商数据中心—托管云
➌靠近客户的云服务商数据中心—公有云边缘站点
➊➋➌+➍
构成了“分布式云”
最终,未来企业的云基础设施
不再是一云独大,而是多云并举
↓
挖“新金矿”的“新铲子”
到底有啥不一样?
这种新形态的的分布式云
与大家熟知的混合云概念不同
分布在不同站点的云,是同构的
跟公有云中心站点,采用一套技术栈
↓
虽然是分布式部署
在开发“新金矿”的实操中
“新铲子”有两种部署方式
根据IDC的报告研究
在这波分布式云的浪潮中
主要有两类玩法
↓
本地云服务模式一:轻量化部署
IDC评语:Outposts 提供和 AWS 一模一样的软件、服务、基础架构、管理工具、开发模型和部署模型,客户通过Outposts可以使用 AWS 公有云上产品,让用户获得真正一致的混合云体验。
本地云服务模式二:规模化部署
小中心云,大本地云
以本地云为主,公有云为辅
这种模式在国内B端客户中非常普遍
(地方政府、垂直部委、金融、工业龙头企业)
他们需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
对数据主权、网络延迟、服务质量、安全合规
有非常严苛的要求
通过统一的OpsCenter对分布式云节点
进行统一运营运维管理
IDC评语:浪潮提供的基于统一云管的本地云服务在中国大型政企,尤其是政府行业中颇受青睐。ICP已应用在政府、电商、零售、金融、制造、教育、媒体、医疗等对数据敏感性高、隐私性强、安全性有要求的相关行业。
各大行业“新金矿”的矿主们
是如何使用“新铲子”的呢?
↓
❶
「安全敏感」型业务
该场景为浪潮云为某省提供的政务云咨询、规划、建设、运营“一站式”服务,实现全省一朵云,数据不出省。
❷
「本地交互」型业务
该场景为阿里云为某商业银行构建的分布式核心金融平台,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上线分布式核心账户系统的银行。
❸
「商业创新」型业务
该场景为华为云为某保险公司构建的智能数字化平台,吸引合作伙伴入驻并共同开发应用,建立面向保险行业的开放共赢的数字化商业生态。
❹
「云边一体」型业务
场景案例1:某医疗设备公司,利用AWSOutposts进行本地计算服务,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上传到云中。
场景案例2: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中心云(云洲)、本地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云(智能工厂节点),由OpsCenter统一纳管,云边一体。
IDC对本地云
未来进展的预测观点
殊途同归,本地云
❷
本地云市场将赢来飞速增长
中国市场,三类玩家受益
中国市场对本地云需求旺盛
三大类玩家都在进行尝试
而第一类玩家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浪潮云
在分布式云的战略布局上不遗余力
已构建了全国最大的分布式云
和共荣共生的创新云生态体系
↓
2021年了
公有云在中国市场经过10+年发展
正在进入全新阶段
分布式云,风口正当时
本地云,大力出奇迹
(文章转自大V特大号,鸣谢)